- 浙江溫州:法治為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支撐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7/6 0:00:00
近年來,浙江省溫州市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初見成效,但一些制約發展的問題仍然存在,亟待通過地方立法的方式加以解決。今年5月27日,《溫州市居家養老服務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由浙江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批準公布,并將于7月1日起施行。《條例》分為總則、服務設施、服務供給、扶持保障、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七章45條,從生活照料、健康照護、精神慰藉、文體活動等多方面為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指明發展方向提供利好
《條例》堅持政府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保障基本、發揮市場作用的原則,明確了民政、財政、發展改革、衛健、住建、市場監督管理、工青婦、殘聯等各單位,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各層級,政府、社會、家庭、個人各方面的責任,為溫州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夯實了根基。
特別是,《條例》對助餐、助潔、助行、助購、代辦、日間托養等生活照料服務,健康體檢、醫療康復、保健指導、健康教育等健康照護服務,關懷訪視、生活陪伴、心理咨詢、臨終關懷等精神慰藉服務,以及文體活動、學習娛樂、安全指導、緊急救援等其他服務,做出明確細致的規定,為居家養老服務提供了指引。
“就拿助餐來說,雖然全市各地都在探索嘗試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通過《條例》,我們明確支持村(社區)開設助餐服務場所,鼓勵有條件的組織和個人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并將會同財政部門擬定資金補助方式。”溫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說。
其實,早在2018年,溫州市就開始著手解決老年人特別是空巢、留守、獨居老年群體“吃飯難”的問題。今年,新(改)建200個老年食堂更是被納入溫州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條例》的實施,為助餐服務規范化發展特別是在農村養老助餐方面,將起到助推加速效果。”溫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說。
甌海區潘橋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通過“中央廚房+流動餐車”的方式,滿足了17個村莊90多位農村老人的助餐需求。中心運營方光大百齡幫康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介紹,他們將中央廚房設在鎮街級養老服務中心,通過流動餐車將餐食配送到農村居家老人手中。“現在,我們每年送出5萬余份助老餐,《條例》的實施為我們帶來利好消息。”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在《條例》指引下,不斷擴大覆蓋面,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務,守護“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線上線下守護老人安康
數字技術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成為應對嚴峻老齡化挑戰的新路徑。“在互聯網、大數據的賦能下,社會養老服務資源的調度和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供給和需求實現‘無縫銜接’,這正是《條例》描畫的智慧養老新圖景。”溫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說。
在甌海區新橋街道山前社區85歲老人徐金妹家中,因為比普通水表多了一個無磁采集模塊,她家的智能水表能將用水數據定時傳輸到相關監測平臺。當24小時內讀數低于0.01立方米時,水表會向老人家屬發出預警;兩小時后,若家屬還未反饋查看結果,監測平臺值班人員將聯系社區工作人員上門確認老人安危。“這個水表裝得好,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可以安心工作了。”徐金妹說。
“《條例》要求,依托省級統建平臺建立完善智慧養老服務信息接入系統,健全養老服務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推進養老服務數據互聯互通。鼓勵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開發和應用智能化養老服務產品和服務方式,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有效的居家養老服務。”溫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來,像徐金妹家的智能水表這樣的設備會惠及更多老人。
對于線下服務,《條例》推出了不少新舉措。其中,建立養老顧問制度和定期巡訪制度是兩大亮點。該市將以兼職為主的方式配備養老服務顧問,為老年人解釋養老政策、介紹服務資源、推薦適合的養老服務項目;健全特殊困難居家老年人巡訪制度,鄉鎮(街道)定期組織巡訪高齡、獨居、空巢、農村留守等有關懷需求的老年人,并鼓勵物業服務人員根據業主意愿定期巡訪本小區的居家老年人。
“線上線下的各項舉措均以問題為導向,在主動、精準、長效上做文章,全力為居家養老服務質量提升‘添磚加瓦’。”溫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醫養康養結合勢在必行
家庭養老床位、就診轉診綠色通道、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條例》中,一個個醫養康養結合的新詞熱詞回應了老年人對在家門口甚至在家中實現“老有所醫”的熱切期盼。
《條例》要求,衛生健康部門應當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以及用藥管理、醫保支付政策,為老年人續方配藥、結算費用等提供便利,方便他們就近享受醫療衛生服務;醫療機構應當開通就診轉診的綠色通道,為高齡、特殊困難等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鼓勵醫療機構與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簽訂協議,建立合作機制,在村(社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連續性醫療保健、健康管理等服務。
在鹿城區松臺街道水心社區,阮老伯近日就通過電視機完成了一次“云就診”。“年紀大了,小病也擔心。這不,有點兒拉肚子,趕緊找醫生問問原因。”阮老伯打開電視機頂盒的攝像頭,連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生在聽完老人的情況說明后,判斷問題不嚴重,囑咐老人吃點常備藥即可。讓“老有所醫”便捷可及正是《條例》的目標。
“我們支持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根據服務需要和自身能力,依法設立醫務室、護理站,并支持醫療衛生人員到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內依法開展多點執業。”溫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進一步推進“老有所醫”,該市11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醫養康養發展的實施意見》。根據這一意見,未來,溫州市將通過擴大醫養康養機構和設施供給,提升醫養服務能力、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到2025年,實現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不低于養老床位總數的58%,每萬名老年人擁有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0張,200張床位以上的新建公辦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數占比達100%。
來源: 中國社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