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老齡健康司成立,醫養結合更加規范...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9/27 0:00:00
老齡健康司成立,醫養結合“多龍治水”局面將終結
李玉杰心里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要落地了。這得益于9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三定”方案的出臺。方案明確,國家衛健委下設“老齡健康司”,負責組織擬訂并協調落實應對老齡化的政策措施;組織擬訂醫養結合的政策、標準和規范,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承擔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從2018年3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確定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明確“擬定應對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政策措施”將是該機構的主要職責之一,到國家衛健委三定方案正式確定成立老齡司,不到半年時間,“靴子終于落地了”。
健康界多方采訪,業界對這一變動普遍持樂觀態度,將直接利好醫養市場。
老年醫院:不再做被踢來踢去的皮球
過去的幾個月,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下稱太原二院)像極了一只被踢來踢去的皮球。李玉杰正是這家醫院的院長。2013年,太原二院掛牌“太原市老年醫院”。此后,李玉杰圍繞“老年”做醫療,探索醫養結合,醫院發展頗有起色。
在太原武宿機場附近,有一家民航社區衛生服務站,從2017年由太原二院托管。李玉杰想把它打造為“寄養型康養病區”。在他的設想里,如果子女中長期出差,家里老人沒人照顧,就可以“寄養”在民航分院。期間,醫院可以為老人做健康體檢,出治療方案,做健康保健,子女出差回來就可以把老人接走。“你甚至可以把車放在那兒,我們的保安會幫你看著。”李玉杰說。李玉杰對這種模式寄予厚望。相比養老院,醫院更能獲得人們的信任,因為后者可以提供醫療服務,以應對老人隨時可能出現的身體不適。同時,開拓新業務也有利于醫院“經營”。
目前,太原二院民航分院二樓已經裝修好,即將投入運營。但在收費時,卻遇到了難題。按照我國此前的行政管理體制,各級養老機構隸屬于民政部門管轄,而醫療機構隸屬于衛生部門,涉及到醫療保險費用報銷事宜又由人社部門主管。這直接導致醫養結合處于“多龍治水”的局面,部門之間職責界定模糊,責任不明阻礙著醫養結合的健康發展。
這種“阻礙”,李玉杰深有體會。公立醫院開展新業務,首先要有收費標準。于是李玉杰找到太原市發改委,得到的答復是,“你們是養老業務,必須征得民政部門的同意,才能給你們制定價格。”找到民政部,他們卻說,既然是養老業務,必須符合養老院的標準。李玉杰解釋:“我們是醫院,沒辦法改成養老院啊!”
于是,這件事就進入了一個怪圈:不符合養老院標準,民政部門不給蓋章;民政部門不蓋章,發改委就不給制定價格;而民航分院不可能改成養老院。老齡健康司的出現,有望結束這一尷尬局面。
“國家衛健委‘三定方案’出來了,我就可以拿著文件去找發改委,中央文件都已經出來了,他們不能再讓我去找民政部了吧。”電話另一端的李玉杰笑出了聲。
養老產業:是一個正向決策
關注衛健委“三定方案”的,除了像太原二院這樣的老年醫院,還有養老產業。陳琳翰是一家民資養老集團的負責人,他認為,把老齡健康工作劃歸國家衛健委,“是一個正向的決策”。
某國內頭部醫養集團的一位戰略研究員表達了類似觀點,“整體趨向于好”,他告訴健康界,他所在的部門正在進行相關評估,9月底會出一份結論性報告,供公司高層參考。全國老齡辦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有超過4200萬失能老人和超過2900萬80歲以上老人,合計占到總老年人口的30%。這部分人如果在養老機構養老,必須要有醫療支撐。
陳琳翰認為,中國老人有七怕:死亡、生病、孤單、被騙、花錢、失眠和沒用,而其中的死亡、生病和失眠都需要醫療的介入。“中國老人有三個特點:未富先老、長壽不健康、對醫養結合的需求與日俱增。”
這一點,也得到了行業的印證。日前,德勤發布《探索健康養老的“最后一公里”:中國醫養結合趨勢展望》(下稱《報告》)指出,雖然市場上正在不斷涌現新的機構和居家社區養老產品,但是大部分產品都存在醫療屬性缺失的問題,而醫療服務對于患有慢性病、失能以及半失能老人是非常重要的。
“醫養結合,是全世界養老的大勢所趨。把老齡健康劃歸衛健委,既迎合了市場需求,也迎合了社會需求。”陳琳翰認為,在操作層面,最直接的影響是,辦醫養機構更方便了,不用再跑兩個部門。
業界呼吁:配套政策盡快落地
梳理之前的一系列政策,不難看出國家宏觀層面在養老政策上的路線圖。十九大報告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部分,有如此表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擬訂應對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政策措施”,成為該機構的主要職責之一。在7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8月底,國辦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制定醫養機構服務和管理指南”,將是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和國家中醫藥局的重點任務。
9月10日老齡健康司的成立,可謂“靴子落地”。業界一方面對這一變動表示樂觀,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配套政策的期待。上述研究員告訴健康界,從此次調整,可以看出宏觀層的設計和想法,希望人員任命、細分政策盡早出臺。
李玉杰表達了類似看法,“只有國家衛健委盡快出臺可操作的政策,地方才可以出臺實施細則,一線醫院才有章可依。”陳琳翰呼吁,要降低社會資本投資養老產業的門檻,提高其投資收益率,這樣才能減輕老年人對養老服務支出的負擔,“讓利給養老產業的投資商,就是讓利給老年人。”
-
上一篇:國務院: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