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人工看護到云端監護,智慧養老人性化盡顯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29 0:00:00
幾年間,一些養老院的監護設備已經從房內視頻監控升級到老人智能手表,兩者之間隔著的,我們稱之為同理心。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數量日益增長,但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還遠遠不能滿足養老需求。出于長者安全與彌補人員不足的考慮,在過去,部分養老機構、老年公寓會在老人房間內安裝視頻監控,延伸服務觸角,如果老人不幸發生意外,能夠盡早被發現處理,減少安全隱患,加強生命保障。另一方面,監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客觀的證人,機構內若發生護工打老人等暴力事件、老人意外糾紛,監控能夠為養老院與客戶家庭雙方提供有效證據。
有形的保護,無形的傷害
全天候全方位視頻看護,這也許是一種看得見的保護,但無形的傷害正在剝奪老年人的隱私。在公共區域安裝視頻監控無可厚非,但房間是私人區域,監控私人區域是否可行?試想生活在被監視的房間里,自己的身體、財產、私人社交生活等隱私都暴露無遺,毫無尊嚴體面可言。養老科技的發展應該順應老年人的內在需求,否則無異于倒退。
想老人之所想
比起突破技術上的壁壘,更重要的,是認真聆聽老年人的內在需求。沒有深入地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應用場景究竟是什么,再強大的養老設備也難以發揮作用。解決技術不適老的問題,關鍵在于轉變思維方式。養老院服務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人,而不是物品,照護工作思維應從物本位轉為人本位。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解老人之所難,才能讓老人安享晚年。
科技的進步閃耀人文關懷
2022年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提出九項任務,其中為促進健康老齡化的科技和產業發展,政府支持研發老年人安防監控、殘障輔助、情感陪護等智能產品和可穿戴設備,提升產品的適老化水平。隨著政策推進與技術發展,智慧養老產品的適老化水平不同以往。隱形護理員智慧養老監護系統——智能門磁、智能床墊、老人智能手環等多種智慧養老產品被應用于養老機構、老年公寓。
智能門磁,即門磁傳感器,主要是用來探測單元門、公寓大門、消防門等是否被打開或移動的物聯感知終端。它由門磁主設備和磁條兩部分組成,一旦探測到門體發生過開關動作,即門磁與磁體之間產生了位移,主設備內的無線發射器就會通過網絡向物聯網管理平臺發送狀態消息。應用在養老機構內可實時檢測老人出入戶情況,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智能床墊可對老人的生理數據進行監測,獲取各個生理參數值后經過無線網絡上傳到服務器,服務器對個人的健康數據進行存儲和智能分析,可實現健康動態實時記錄,定制個人健康服務。
老人智能手環是一種適用于老年人的定位跟蹤、緊急呼叫的智能穿戴手環。它采用 GPS、GSM 網絡、Wi-Fi、重力感應手環等四重定位技術,實現了實時精確定位;智能手環上有呼救按鈕,事先設置親情號碼,按下呼救鍵可立即撥通號碼,省去輸入號碼的麻煩。經過技術的更新迭代,現在的智能手環還能夠實時監測長者心率、血壓等健康數據,如老人突然心臟驟停,后臺會在第一時間發出警報,使老人得到及時的治療。
據媒體報道,近日,四川瑞安市某老人公寓建成當地首家智慧養老院,為老人佩戴智能手環,此舉為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對于養老機構工作者來說,智能手環的應用也為他們的工作帶來不少便利。養老機構通常會在老人睡前點名,防止老人走失,但人工巡房的方式十分耗費時間精力。而智能手環的定位功能可以看到老人所處位置,上百間房間情況一眼看盡。智能手表的應用大大提升了養老機構工作效率。
從人工看護到云端監護,每一次技術服務的升級創新,本質上都是對人性的體現。美國學者伊曼努爾·梅賽尼認為,技術是中性的,技術的好壞關鍵取決于人類如何使用它。視頻監控并非性本惡,它也許會使個人隱私受侵犯,但也能讓受害者沉冤得雪。智能手環也并非性本善,恰恰是因為被合理使用才更凸顯人文關懷。
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的跨越,需要的不僅僅是智慧技術,更重要的是養老行業工作者的善心與同理心。智慧養老應堅持以人為本、以科技手段的理念,進行優化傳統養老模式。一切服務最終都應回歸到人身上,把老人的實際需求作為出發點,以老人的幸福為落腳點,做到賦予科技以溫度,用科技造福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