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5G應用系列展示:“5G+智慧醫療”之三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29 0:00:00
為加速推進5G融合應用規模化發展,推動5G融合應用從樣板間向商品房轉變,目前,已探索形成具有實際成效的5G+融合創新應用項目300余個,有效涵蓋工業互聯網、信息消費、數字化治理、融媒體、農業、醫療、車聯網、交通、文化旅游、智慧城市、能源等重點行業領域,為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徑。現分方向進行展示,本期展示的是5G+智慧醫療之三。
隨著5G時代的全面到來,5G、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加速推動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智慧治療解決方案以5G技術為依托,構建AI輔助診斷應用,推動快速遠程篩查、診斷、治療醫學新模式創新發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有效解決醫療資源供給不平衡,誤診、漏診率高、耗時長等問題。5G技術正為醫療運行模式帶來更加智能化、實時化、高效化的改變。
十六、
南昌市東湖區5G+智慧平安醫院項目
(一)實施主體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北京海致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二)案例簡述
本項目以東湖區9家3甲醫院作為試點示范區域,以公安人防、物防、技防、智能預警防控圈等理念為基礎,運用5G、北斗、高精度精準定位、大數據、人工智能、昌通碼、邊緣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智慧平安醫院大腦,基于VR全景地圖建立平安醫院調度預警防控圈,對醫院各要素進行空間節點定位,實現立體化、可視化和可控化預警調度,構建管理、防范、控制于一體的智慧平安醫院體系。
(三)需求痛點
1.全國傷醫事件屢見不鮮,急需改革攻堅。
2.醫院防控壓力巨大,急需破題創新。
3.建立醫療行業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迫在眉睫。
(四)解決方案
1.物聯感知層:基于5G+北斗高精度定位、MPLS VPN、IPV6等技術,通過中國移動5G、CORS、城域骨干網,對各醫院方圓1平方公里內的天網結構化攝像頭、一鍵報警設備、昌通碼一體機、道閘、安防/安保調度終端等進行數據回傳及精準定位,預計全市共涉及10萬個終端。
2.邊緣計算和網絡層:項目整體基于IPV6的MPLS VPN技術+5G邊緣節點技術進行網絡構架。
3.數據中臺層:圍繞IOT感知中臺、大數據中臺、AI中臺、業務中臺等四個中臺實施建設。采用大異構數據等技術,融合視覺AI、圖計算等技術,實現對人、車等對象的屬性、標簽與關聯關系的實時、自動構建,建設數據集成交換系統、數據資源管理系統以及各類預警分析專題庫,對各類接入數據清洗、轉化、加工、處理與分發,實現數據的自動化更新入庫與共享,形成標準數據臺賬與數據鑒權管控,確保 數據實、底數清、情況明。
4.應用服務層:按照一張網、一張圖、一平臺、一塊模(VR展示)的理念,將警力、裝備、監控資源、預警信息全息上圖,建立圍繞醫療單位的數據采集、視頻整合、風險預警、緊急報警、交通管控、醫警聯動的分級管控指揮模式,將各醫療機構規劃為核心圈、管控圈、外圍圈,對重點人、車進行智能比對分析,形成四色預警、智能預案,并向警務人員和醫院安保人員App端推送預警信息,聯動當地屬地執勤民警、交警、應急管理單位及醫院安保力量做好預警防護。
東湖區智慧平安醫院指揮中心
(五)應用成效
帶動5G+高精度定位北斗終端、5G機器視覺SDC攝像機的開發投產,帶動產業發展;建立5G平安醫院超腦,建立IOT感知中臺、大數據中臺、AI中臺、業務中臺;構筑數據蜂巢,數據的融合治理效率提升50%,預計節約信息化建設的成本50萬。
十七、
靖安縣人民醫院5G+高級調度在線生命支持院前急救示范應用項目
(一)實施主體
江西省靖安縣人民醫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宜春分公司、北京遠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二)案例簡述
基于云計算、4G/5G高速網絡、物聯網、音視頻技術等技術,構建互聯網+急救院前院內協同救治平臺,打造院前智能調度中心-智能急救車-數字式醫療設備-急救人員智能穿戴-院內信息智能接收為一體的救治信息共享模式,旨在促進在院前急救過程中,院內和院前在救治過程中的有效配合和高效協同,為構建從院前到院內的快速、高效、全覆蓋的危重患者救治體系的達成,提供重要的平臺支撐。
(三)需求痛點
1.傳統應急救治方法救治效率低。
2.無法急救治能力及資源進一步下沉,打造安全靖安。
3.常規科技救護應急措施可復制性不高,衛健委管理難度較大。
(四)解決方案
通過5G網絡,實時傳輸醫療設備監測信息、車輛實時定位信息、車內外視頻畫面,便于實施遠程會診和遠程指導。通過對院前急救信息采集、處理、存儲、傳輸、共享,將充分提升管理救治效率,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服務流程和服務模式。基于大數據技術可充分挖掘和利用醫療信息數據的價值,并進行應用、評價、輔助決策,服務于急救管理與決策。5G邊緣醫療云可提供安全可靠醫療數據傳輸,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系統互聯互通,為院前急救、智慧醫療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五)應用成效
1.宜春移動截止2022年5月在靖安縣已經完成基站建設106個,實現靖安主城區5G信號的連片覆蓋,并且在2022年已經落實規劃5G基站50個,鄉鎮通過700M廣覆蓋,將實現主要鄉鎮農村的覆蓋。滿足5G急診救援車在城鄉開展任務的必要條件。
2.靖安縣醫院周邊新部署4個基站,用于滿足業務區5G信號全覆蓋需求,新增12片AAU,4臺BBU安裝在移動接入網機房。
3.靖安縣人民醫院5G+院前急救平臺已在2021年8月獲工信部和衛健委的5G+智慧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
十八、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5G+數字孿生健康管理平臺項目
(一)實施主體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
(二)案例簡述
5G+數字孿生健康管理平臺,建設內容包括一個數字人體健康管理平臺、一套健康數據采集系統、一個閉環管理服務,N個健康分析算法模型。總體架構分為4層,從下往上分別為數據采集層、數據層、平臺服務層、應用層。整個系統在醫院全業務上云和新建的現代化體檢中心基礎上搭建。
(三)需求痛點
1.減輕社會慢性病負擔。
2.減輕社會養老負擔。
3.解決部分特殊疾病居家康復痛點。
4.增強醫院客戶歸屬感,避免患者流失。
5.解決基層慢病篩查痛點。
6.提高客戶產品依從性。
(四)解決方案
5G+數字孿生健康管理平臺技術框架:該框架分為4層,從下往上分別為數據采集層、數據層、平臺服務層、應用層。通過對智能健康監測設備數據的采集、HIS獲取的檢驗檢查等體檢報告數據的采集、以及患者基本健康數據采集,通過對以上數據的采集,匯聚到5G+數字孿生健康管理平臺數據中心,再經過智能模型算法生成每一個用戶的飲食分析報告、運動分析報告、生活方式評估報告、病情的分析與預測等。
(五)應用成效
九江電信與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已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圍繞健康管理過程中問題創新實踐,綜合運用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施互聯網+醫療服項目,打通院前、院中、院后、康復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務閉環。開發和制定數字孿生人體數據標準、健康分析算法模型、健康干預服務模型和監測設備傳輸標準,最終形成本地區的先進的健康管理服務標準體系。
十九、
江西省人民醫院5G+大數據互聯網共享延伸服務平臺項目
(一)實施主體
江西省人民醫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江西倍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二)案例簡述
建設江西省人民醫院互聯網共享延伸服務平臺,解決高齡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來醫院就醫,出院后患者、恢復期患者、慢病管理人群診后健康管理缺乏專業護理和健康指導,本地醫療資源無法滿足患者就醫需求等社會問題。利用數據調用、物聯網設備連接和互聯網醫院等技術的應用,發揮江西省人民醫院優勢學科優勢讓患者在家中享受醫生上門、檢查上門、藥品上門、護理上門、康復管理、器械上門及其他增值服務,實現患者在哪里,服務就到哪里。
(三)需求痛點
1.患者出院后的康護需求:對于高齡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來醫院就醫,出院后患者、恢復期患者、慢病管理人群診后健康管理需要專業護理和健康指導。
2.醫療健康資源不整合:我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其中30%的醫療資源又分布在大醫院,可以看出地區之間的衛生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同一地區不同等級的醫院醫療衛生資源的分配差異也很大。
3.最后一公里的家庭醫療服務下沉問題:群眾期待醫療技術人才下到基層,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四)解決方案
本項目通過5G、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建設江西省人民醫院互聯網共享延伸服務平臺,實現醫療資源下沉最后一公里。其優點在于:1.平臺建立移動檢查與第三方移動檢查車,基層醫院,體檢中心共享設備合作,無限延伸醫院檢查能力。2.平臺建立虛擬藥房,與第三方互聯網藥房、基層醫院藥房第三方線下藥房合作,無限延伸醫院處方能力。3.基于互聯網、物聯網及區塊鏈技術搭建護理上門平臺,無限延伸醫院護理能力。4.基于大數據疾病圖譜,精準主動篩查患者,將醫療前置、預防為先的理念推廣到健康服務的醫療實踐中,防病于未然。通過提升診療能力、處方能力、護理能力,疾病預防能力可綜合性地解決遠程監護能力和遠程健康管理能力,從而綜合提升社會健康養老能力。
(五)應用成效
1.共享接入100家基層醫療機構實現檢查共享、數據共享。
2.覆蓋江西省60%的人群。
3.預計服務超千萬人群,為江西省1000萬人提供共享醫療服務,根據國家慢病管理數據,2013年江西已有超過700萬名高血壓患者、200萬名糖尿病患者。
二十、
南昌醫學院5G+智慧監管醫療廢棄物在線監管云平臺項目
(一)實施主體
南昌醫學院、江西諾淇云科技有限公司
(二)案例簡述
從傳統醫廢處置流程到智慧醫廢監管新模式,5G、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引入,助力傳統業務自動化、智能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的不斷落地,為衛生監管部門及醫院管理提供了新的抓手,在釋放人力成本的同時,為智慧醫廢領域指引了新的方向。本項目通過對醫療廢棄物處置流程的不斷精進,賦予了傳統業務流程科學、系統的創新實踐,從數字經濟的角度出發,解碼了醫廢場景的應用升級,更為未來的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建設思路與參考方向。
(三)需求痛點
衛生健康領域政府治理數字化轉型作為江西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程,既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支撐,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省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取得豐碩果實,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基礎建設不斷加強。但同時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醫療廢棄物監管體系不完善、監督人員缺口大、醫療廢棄物泄露難以發現等問題,亟需通過建設江西省智慧醫療廢棄物監管平臺,實現省、市、縣醫療廢棄物的三級監管平臺,最終與國家醫療廢棄物監管平臺進行對接。
(四)解決方案
1.江西省智慧醫療廢棄物在線監管云平臺的基礎是物聯網設備層,通過智能收置、智能暫存終端、智能醫療廢物轉運車等IOT終端對醫廢收集全過程的數據實現同步上傳至數據監管平臺。
(五)應用成效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運用智慧醫廢在線管理系統后,原本清運一袋醫療廢棄物平均需要4分鐘,現在只需2分鐘,人員效率提升近一倍;原本平均每月醫療廢棄物類型混放15例降低為0例,醫療廢棄物混放率下降100%;平均每月醫療廢棄物漏登記10例降低為0例,醫療廢棄物漏登記率下降100%。
二十一、
尋烏人民醫院5G專網+超級SIM安全網關在醫療行業應用項目
(一)實施主體
尋烏人民醫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贛州分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二)案例簡述
本項目主要圍繞尋烏人民醫院院前、院內、醫生及病患個人業務三大類場景,開展5G創新應用工程,建設5G智慧醫療示范網,加快5G在疫情預警、院前急救、遠程實時會診、遠程手術、無線監護和移動查房等環節的推廣。一方面提升醫療供給,實現患者和醫療的信息連接,最大程度提高醫療資源效率,便利就醫流程;另一方面醫療數據的價值被進一步挖掘,產生新的移動醫療應用服務。
(三)需求痛點
本項目針對不同的治療模式、使用方法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研究,為滿足在尋烏人民醫院業務應用、連接、計算、安全等需求,結合現有網絡能力,提供專用云網融合服務。在尋烏人民醫院建設滿足5G+智慧醫療應用需求的5G醫療行業專網,改變當前煙囪式網絡的格局,構建靈活的、可擴展的、可靠的全連接專用網絡,充分發揮中國移動云網融合和云邊端協同優勢,在保證數據不出院區的前提下,拓展醫療應用的服務邊界與能力,打造端、網、云一體的安全防護措施,提供符合國家等保標準的安全服務,保障醫療業務數據的安全性。
(四)解決方案
(五)應用成效
項目整合應用落地,提高醫院運營效率,降低了成本。本項目成果可在國內90%以上的醫療機構進行推廣,包括大型集團化醫院、醫共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將極大地提高醫療行業的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目前已接入上百個連接數,同時正在不斷地拓展應用場景及優化程序、智能終端設備,隨著醫患管理平臺上線,連接數量將大幅度增加。
二十二、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5G+XR手術示范教學項目
(一)實施主體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吉安分公司、中移(成都)產業研究院、西安海德科技有限公司
(二)案例簡述
本項目在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針對各環節的重點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手術示教方案。深度融合AR、動捕技術、視頻能力,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可視化,在為醫生提供更全面的三維器官手術信息的同時,將醫學院學生、實習醫生代入到手術場景中進行體驗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三)需求痛點
1.我國醫療資源供需缺口大,效率低,造成誤診率高,服務模式亟待更新。
2.臨床醫療的傳統方式在診斷、醫患交流、手術指導與輔助等多個方面已無法滿足日益提升的對精準醫療的需求。
3.醫療產業信息化、平臺化、網絡化、現代化程度低,亟待提升。
4.百姓看病難、看病貴、過度檢查、過度支出的現象普遍存在。
(四)解決方案
本項目針對手術過程中的各個環境進行仔細跟蹤和分析,將整個手術過程分為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三個環節。在手術前,將計算機體層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二維影像數據,通過濾波優化、多模態融合配準、圖像分割、三維組合渲染等一系列專業技術和算法,將患者真實數據的三維結構以精準、直觀、立體的方式在PC客戶端、網頁端、平板電腦、手機、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設備等多終端呈現。在手術中,通過多采集端多終端高清晰度的交互直播將手術過程進行直播教育;在手術后,可根據錄播的手術過程進行多次學習和知識點回顧。為實習醫生以及醫學院學生進行手術示教培訓,提供更豐富的案例,在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成功率的同時,對更多醫務人員進行手術分析、診斷學習,降低醫務人員學習成本。
(五)應用成效
目前,已經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 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腫瘤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全國120多家醫院展開臨床合作。
根據南方醫科大珠江醫院肝膽一科的臨床應用成果報告顯示,在300例采用多模態深度配準與融合重建技術的肝癌患者中,有75例(25%)優化了治療及手術方案且術后無一例發生肝衰竭或死亡。并將生成的三維影像進行手術示范教學,醫務人員提升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