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智慧健康養老?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21 0:00:00
老有所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相信,作為五千年文明傳承的國人,對這句話不會陌生,這是兩千多年前的思想家、教育家者孟子所說,并為后人一直推崇和遵循。事實上,關愛老人、善待老人,疼愛孩子,呵護孩子,是人類社會理應具有的本質要義,無關親緣,也無關血緣,只關乎人所應有的道德準則。
正是基于人之所以為人的道德準則,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
學者胡適先生曾說過一句話,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一是看他們怎樣待小孩,二是看他們怎樣待女人,三是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時間。
其實,在我看來,這里先生只說對了一點,就是怎樣待小孩,而怎樣待女人、怎樣利用閑暇時間,就有些牽強,比如怎樣待女人,是封建社會思想意識下的局限,今天已過時,至于怎樣利用閑暇時間,則是一個沒有邊界限定、且沒有實際意義的泛論。如農人,耕作之余一起聊聊天、喝喝小酒,工人則在暇之余,三五人相約去看看山玩玩水,這不是不合理使用時間,而是一種忙碌之余對心情的放松,不能視為無意義。所以,我認為,看一個國家的文明,有兩點足矣,怎樣待孩子是一點,還有一點就是怎樣待老人。
疼愛孩子是人類共同的認知,這里不再贅言。而怎樣待老人,人類也有統一的共識,就是關愛、善待。或許,從普通人的認知出發,對老人的關愛和善待沒有孟子那樣的格局,只是局限在孝敬自己父母上。可是,按照人類慣常的因此及彼思維,孝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一定會尊敬他人。總而言之,贍養老人、關愛老人、善待老人,不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類社會的道德倫理使然,更是人所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今天,人類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成為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面臨的嚴峻問題。因此,東方科技文化昨天以智慧健康養老云平臺,科技賦能‘老有所養’為題,從科技出發,讓科技賦能,用科技助力,來解決現實語境下的養老問題,就是由頂層設計、政府牽頭、政策兜底、企業運作、社會協作,形成圍繞老年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滿足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產業化、專業化、科學化的養老保障體系,這就是基于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科技之上的智慧健康養老。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健康養老呢?
首先,要明白智慧健康養老這個名詞中的關鍵詞是養老,所謂養老,就是讓辛辛苦苦了一輩子的老人,健康順安、開心快樂地度過他們剩下的晚年,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因此,養老是一種行為目的。而智慧則是為實現養老這一目的采取的方式,這個方式為老人的養老提供了更多、更優質、更方便的服務保障。
所以,簡單來說,智慧健康養老是讓老人得到全方位照護,樂享晚年。系統來說,是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補足傳統養老服務短板,提高養老服務質量,讓老人健康快樂地安享晚年時光。
由此可見,智慧健康養老是科技生產力作用下,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與智能化硬件產品交互作用,為老人提供健康狀態實時連續監測、智能健康監測、遠程健康監測、在線即時管理預警和自主健康檢測、智能養老監護、陪護等于一體,通過平臺化管控操作,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需求的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